中新经纬11月2日电 题:抓住儿童餐,撬动中国家庭餐饮消费刚需
作者 朱丹蓬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、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
在餐饮行业的竞争版图中,家庭消费仍是被看好的新增长极。
近期,海底捞进一步加码亲子餐市场——从深圳Hi乐园、北京编程概念店、扬州全国首家亲子主题店,到西安“宝宝餐厅”等创新业态,以及其推出的“分龄儿童餐”、绘本阅读角、幼教陪伴、DIY(自己动手)活动等全链条服务,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,家庭用餐体验不断被重新定义。
数据显示,海底捞部分门店周末家庭客流甚至能达到50%的比例,这表明,亲子场景成为拉动门店复购与流量转化的核心引擎。
孩子来了,全家就来了
儿童餐并非新鲜事物。20世纪70年代,肯德基、麦当劳以“玩具+餐食”模式开启全球儿童餐饮的先河。以麦当劳1979年推出的“开心乐园餐”为例,2019年麦当劳中国售出约3500万份。
相比之下,中国餐饮品牌的系统化布局起步虽晚,但迭代更快。海底捞早在2013年便在其部分门店提供免费宝宝餐和儿童玩具,成为行业早期探索者之一;烤鱼品牌江边城外也在2012—2013年间推出细软易消化的宝宝餐。
近期,随着西贝深陷信任危机,关于儿童餐市场是否会经历新一轮洗牌的讨论,不绝于耳。但事实上,不少品牌在此之前,就已经悄然布局。2024年,九毛九儿童餐销量达73万份,其儿童体验店家庭客群占比超80%。2025年5月,湊湊联名IP米菲兔推出限定儿童套餐。可见,随着“家庭场景”成为新的流量入口,儿童餐已从边缘业务逐步成为餐饮品牌争夺家庭流量的核心抓手。
背后原因在于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。据中国营养学会调查,6至12岁儿童经常在外就餐的比例已达44.4%;中国儿童产业中心曾经公布一组数据,80%的家庭中,儿童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30%-50%,年均消费达1.7万至2.55万元。餐饮企业看中的,正是这一“隐性决策权”——当孩子成为家庭出行、消费、娱乐决策的核心人物时,谁能赢得孩子,就能锁定整个家庭。
吃饭变生活,餐厅变乐园
如今的儿童餐市场,早已超越“一份饭”的范畴,而是一场关于亲子关系、家庭陪伴方式与教育场景延伸的争夺战。
海底捞的“编程火锅店”让孩子边吃边学代码;“Hi乐园”通过配备海洋球池、积木区、绘画投影区,打造沉浸式游乐空间;北京社区店则兼顾“一老一小”需求——这种复合型业态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,而是对家庭用餐痛点的精准回应:孩子坐不住、家长照看难、老人参与感弱。
类似创新正快速扩散,亲子餐厅不再只是“有滑梯的餐馆”,而是向“学习型空间”“社交型场域”的综合场景进化。如大连Lolly-Laputan森云间被称为“中国第一家学习型亲子餐厅”,通过建筑语言营造梦幻学习氛围;台湾Money Jump亲子餐厅则强调“舒适性”与“边界模糊”,让父母放松地照看孩子,提升整体用餐体验。
儿童餐热潮折射出“家庭社交场景”需求的崛起。餐饮品牌从售卖产品转向售卖体验,从“吃饭场景”转向“关系空间”,这背后是一场关于“陪伴经济”的再分配。在消费升级和情感价值并重的时代,谁能在“吃饭之外”提供更多延伸价值,谁就能占据心智高地。
吃得安心,才是硬道理
儿童餐的走红,也让“安全与标准”成为焦点。2024年以来,随着西贝“儿童餐风波”等事件引发舆论关注,消费者对儿童食品安全的要求空前提高,儿童餐的“品质门槛”被重新定义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中国尚无统一的儿童餐标准,南北差异显著,营养搭配多依赖家长经验与孩子喜好,科学性与合理性仍有待提升。笔者认为,消费者最关心的并非营养配比,而是食材是否新鲜、安全是否有保障、服务是否匹配。儿童餐本质上是一个“信任工程”,一旦失守,将直接动摇品牌根基。
事实上,家庭外出就餐的期待早已从“吃不吃得饱”转向“吃不吃得好”“安不安全”“有没有意义”。年轻父母愿意为孩子的健康、安全与成长体验支付溢价,“优生优育”理念深刻影响着消费决策。儿童餐不再只是“小份成人餐”,而是承载着营养科学、食品安全、情感陪伴与教育价值的复合载体。
更深层看,儿童餐连接的不只是孩子的味蕾,而是牵动整个家庭的“情感枢纽”。做好儿童餐,意味着同时赢得了孩子、父母与祖辈三代消费者信任的“软入口”,是品牌构建长期主义的隐形支点。
在这一背景下,能稳住用户信任的品牌,多具备四大能力:品牌效应(公众信任度)、供应链支撑力(安全可控性)、规模化运营(标准复制性)与粉丝粘性(情感连接力)。具体来说,可依托自建供应体系与食品追溯机制,实现儿童餐菜品原料全链条可追踪,又或者配备营养师参与菜单制定等。
未来,随着数字溯源、营养数据库、AI(人工智能)个性化推荐等技术的引入,儿童餐将向标准化、智能化、个性化方向发展。餐饮品牌间的竞争,将从“有没有儿童餐”转向“能不能提供科学、安全、有趣、可持续的亲子解决方案”。(中新经纬APP)
中新经纬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
责任编辑:张宁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[京B2-20230170] [京ICP备17012796号-1]
[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5] [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京(2022)0000107]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8513525309 报料邮箱(可文字、音视频):zhongxinjingwei@chinanews.com.cn
Copyright ©2017-2025 jwview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北京中新经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